反馈
APP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的应届生 » 宣讲会信息

宣讲会信息来自企业HR和官方公开信息。欢迎企业HR主动把贵公司的宣讲会信息提供给我们发布,请邮件联系我们。
Email: xjh@yingjiesheng.com,邮件标题中注明:宣讲会+公司名称 (备注:邮件标题中不注明宣讲会将拒收邮件)

实际情况中,少数宣讲会场次可能临时改变时间、地点、甚至取消。对此,本站提醒大家,宣讲会开始前,可与相关企业和承办学校联系确认。

广东金融学院2026校园招聘宣讲会 -四川大学

广东金融学院
发布企业:广东金融学院 丨 发布时间:2025-05-13 丨 浏览次数:8



校外学生报名入校

外校学生请携带身份证进校参加招聘会

宣讲会信息

招聘类型:线下宣讲

宣讲时间:2025-05-15【09:20:00-11:20:00】

宣讲地址:望江校区就业指导中心215室
招聘简章:

 

四川大学:

贵校为全国重点大学,我校为金融特色省属地区高水平学校。在教育部新工科发展的大背景下,广金充分认可贵校的博士人才培养质量,特拿出多个广东省事业编制,由校领导带队与博士们面对面交流引进。本次来访由我校副校长初可佳教授带队,一行共四人,拟于2025年5月14日(星期三)至15日(星期四)进校,恳请学校组织2025年优秀计算机、软件工程、信息工程、数学等相关专业博士毕业生积极参加。具体事宜请予以接洽为盼。

一、交流洽谈内容

优秀工科博士毕业生面对面招聘。

二、交流人员名单

初可佳   广东金融学院副校长

吴文忠   广东金融学院人事处处长

吴炎太   广东金融学院计算机学院院长

庄家卫   广东金融学院计算机学院教师

 

附件:招聘学科及代码

                     广东金融学院

                      2025年5月8日

(联系人:吴炎太,联系电话:18602023208)

附件:

招聘学科及代码:

信息与通信工程(0810)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

软件工程(0835)

安全科学与工程(0837)

网络空间安全(0839)

电子信息(0854)

国家安全学(1402)

智能科学与技术(1405)

应用经济学(0202)

数学(0701)

统计学(0714)

 

 

单位信息

单位名称 广东金融学院

单位性质 高等教育单位 单位行业 教育

标签  

隶属单位   下属单位 123 单位官微  

单位图片  

视频介绍  

单位介绍 单位简介

广东金融学院是一所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院校,是华南地区唯一的金融类高校。学校由中国人民银行创办于1950年,是一所具有“央行基因”的院校。 学校办学层次不断提升,办学规模不断扩大。2004年从“专科”升格为“本科”,2012年起作为广东唯一的特需项目专业硕士培养试点单位招收金融专业硕士研究生,2014年起招收外国留学生,2016年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联合招收博士研究生。2021年,学校成功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新增金融、保险、会计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24年,学校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新增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新增应用统计、资产评估、审计、法律、国际商务、工商管理、翻译、数字经济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校现有广州校本部、肇庆校区和清远校区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近2300亩。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招生。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9万余人,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407人,来华留学生203人,学历继续教育本、专科生1.5万余人。教职工2084人,其中专任教师1331人。 学校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重点任务,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学校缘金融而生、为金融而办、偕金融同行、与金融共荣,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不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应用型、高端化、特色化、国际化和科技化为方向,秉承“明德、敏学、笃行、致远”校训,弘扬“励学乐教、求实拓新”精神,坚持“金融为根、育人为本、应用为先、创新为范”办学理念,走出一条依托金融发展、扎根金融办学、服务金融需求的办学之路,逐渐铸就了鲜明的金融教育文化、金融创新文化、金融服务文化、金融制度文化,成为华南地区乃至全国金融学科建设、金融人才培养、金融应用研究的重要基地。 学校学科专业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协调发展。学校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主体、以金融学为核心,坚持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多学科门类协调融合发展。现有本科专业55个,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7个学科门类。金融学、保险学、会计学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信用管理等14个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学、金融学、经济法学是广东省重点学科。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学、法学3个学科入选广东省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学校拥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学校主动迎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成立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数字经济和金融强国建设研究院获批为广东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数字金融与高质量发展研究基地获批为广州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高度肯定和广泛认同,被誉为“华南金融人才摇篮”和“南粤金融黄埔军校”。形成了包括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国家级教材、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省级教学团队、省级产业学院、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和精品课程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成果,协同育人模式两次被教育部简报通报推广。学校建有广州货币金融博物馆,是国家级博物馆和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学校科研创新能力持续提升,高层次应用型科研成果层出不穷。陆续建成广东省重点智库、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东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普通高校工程技术研究(技术开发)中心、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新型智库、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等省级研究平台19个,获批14个省级创新团队。科研成果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和中国人民出版社、Routledge等国内、外权威出版机构发表或出版。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广东省政府金融创新奖、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和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等一批科研奖励。多份研究咨询报告获中央领导同志肯定性批示。学校主办的《金融经济学研究》被CSSCI、AMI、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等三大核心期刊目录收录,被评为广东省优秀期刊,全国百强期刊,在金融学科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力。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成功落地,建成了金融风险监测研究系统,服务11个地市金融监管部门。学校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合作模式,依托金融科技应用开发研究平台,先后与中国农业银行、平安银行、广发证券、粤财集团等多家金融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形成校企联合实验室集群。 学校入选广东省“强特色”建设高校和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试点校,先后与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广东银保监局、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13个地市政府、中国农业银行、平安银行、广州银行、广发证券、广晟集团、粤财控股等政企开展战略合作,通过建设金融产教研融合创新平台、举办高端金融峰会、在全国率先推出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广东省发布区域金融运行指数等举措,着力打好社会服务的“应用牌”,为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学校经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举办的中国金融论坛——广金千灯湖金融峰会,迄今已召开六届,成为国内知名的金融高端论坛。 作为国内与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开展全面战略合作的几所高校之一,学校一直致力于构建“中西合璧汇广金”的金融高等教育合作格局,在高层次金融人才培养平台、高端金融培训基地和新型国际化智库建设上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承接了中英两国政府合作项目,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共建广东-诺丁汉高级金融研究院。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学、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英国拉夫堡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美国马凯特大学等世界一流高校合作,共同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合作英国剑桥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和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等世界名校及联合国国际组织,开展学生学分交流和实习实践合作。同时,学校还与古巴哈瓦那大学签订合作共建“广东金融学院-古巴哈瓦那大学国家金融学与金融科技联合研究中心”协议,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在拉美实施提供必要的金融人才支撑和技术保障。 学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进一步加强学校党的建设,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加快办学治校的现代化,推进省部共建战略,强金融品牌特色,育金融文化新风,将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应用型金融大学,成为广东金融强省建设的支撑者、区域金融事业发展的引领者、国家金融高端教育的示范者。

企业文化

晋升通道

福利待遇

培训体系

考核方式

其他说明

招聘职位

职位名称类型性质最低学历人数薪资详情

双选会信息

名称类型地址时间查看详情

暂无信息

四川大学就业网:

联系电话: 028-85406309、85407860

Email: nic8402@scu.edu.cn

关于我们 | 合作伙伴 | 隐私条款 | 触屏版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帮助指南 | 我要招人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沪ICP备12015550号-13|电子营业执照/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2551 号

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防范劝阻电话和短信统一专号:962110,网民接到962110电话,请立即接听。

Copyright ©前锦网络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