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馈
APP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的应届生 » 宣讲会信息

宣讲会信息来自企业HR和官方公开信息。欢迎企业HR主动把贵公司的宣讲会信息提供给我们发布,请邮件联系我们。
Email: xjh@yingjiesheng.com,邮件标题中注明:宣讲会+公司名称 (备注:邮件标题中不注明宣讲会将拒收邮件)

实际情况中,少数宣讲会场次可能临时改变时间、地点、甚至取消。对此,本站提醒大家,宣讲会开始前,可与相关企业和承办学校联系确认。

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23校园招聘宣讲会 -四川大学

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发布企业: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丨 发布时间:2025-04-21 丨 浏览次数:25



校外学生报名入校

外校学生请携带身份证进校参加招聘会

宣讲会信息

招聘类型:线下宣讲

宣讲时间:2025-04-23【09:20:00-11:20:00】

宣讲地址:望江校区就业指导中心303室
招聘简章:

  

        根据《成都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办法》(成人社发〔2021〕26号)规定,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25年拟公开考核招聘60名高层次人才(第一批)。本次公开招聘进入事业单位的为编制内正式工作人员,招聘的工作人员按国家《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及相关规定,实行事业单位聘用制管理。

   详情请见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官网。(首页-师资队伍-人才招聘) ww***.cn[点击查看]



 

单位信息

单位名称 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单位性质 高等教育单位 单位行业 教育

标签  

隶属单位   下属单位   单位官微  

单位图片

视频介绍  

单位介绍 单位简介

【单位名称】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单位类别】公益二类 【单位地址】四川天府新区大安路818号 【基本情况】学院现有天府、高新、金牛、成华、新都、金堂等六个校区,主校区天府校区位于四川天府新区风景秀丽的府河河畔,占地512亩。学院共有教职工918人,专任教师761人,高级职称占比31.4%、硕博占比63.9%,办学规模18800余人。学院围绕“全国一流工科类高职院校”奋斗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为导向,秉承“以德润身、技臻至善”校训,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2021年,学院入选四川省“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四川省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C档;2022年,成为四川省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试点院校;2024年,通过省级“双高计划”中期绩效评价,晋升B档建设单位。 【专业建设】学院服务成都产业建圈强链,瞄准优势产业打造智能制造与汽车、轨道交通、信息工程、建筑工程、财经商贸5大专业集群,开设工业机器人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42个高职专科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车辆工程等2个本科层次试点专业,为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已建成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省级4个,国家示范专业点1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 【产教融合】学院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与中国移动、成都地铁、成都公交集团、新华三集团、杭州安恒、巨石集团、中国重汽成都王牌商用车、四川领克、上海奥的斯、用友新道,德国奔驰、巴斯夫,英国IMI等国内外龙头企业开展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技术创新服务、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深度合作,推动职业教育资源与区域重大产业战略相匹配。牵头组建成都国际铁路港枢纽产教联合体,“全国新能源商用车”“西部装配式建筑”“西部数字农牧服务行业”等3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以及成都市轨道、物流、汽车、建筑、财经商贸、智能家居等6个职教集团,共涵盖“政、行、企、校、研”成员单位580余家,打造职业教育命运共同体。瞄准重大产业功能区,建立装备制造、汽车、跨境电商、国际产业和建筑工程等“园中校”,实施“2+0.5+0.5”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零距离为园区输送人才近万名,改革成果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改革创新】学院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联合金堂县人民政府、新华三集团,以“政府建、企业投、学校办”模式建设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征的新华三芯云产业学院,于2022年进驻成都国际职教城。携手成都市总工会、发那科机器人、巴斯夫、吉利汽车等共同投入8000余万元,建成集“产学研用”四位一体的成都工匠公共实训基地。与西南交通大学、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天津大学四川创新研究院合作,成立“先进涂层工程技术中心”“增材制造创新中心”“超快激光精密加工技术中心”,共同打造先进制造中试基地。举办中高职人才贯通培养院校联盟,吸纳省内92所中职学校,实施中高职“六年一体化”人才培养,以“长学制”培养更高超专业技术。 【科技服务】学校大力开展科研平台建设,先后建立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四川省工业文化普及基地、四川省轨道交通线路智慧运维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育人、科普、研发平台5个,年授权发明专利30项以上、成果转化20项以上;科研成果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1项、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项。深入开展技术攻关,与巨石集团、一汽大众等五百强企业合作,解决企业技术难题;扎实开展社会服务,年均为企业培训员工15000人次。 【国际交流】学院全面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服务国际产能合作,广泛开展各类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与泰国易三仓大学联合举办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专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泰国、老挝设立3个海外分院,年培养60名国际学生。与比亚迪汽车共同实施“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精诚英才培训项目”,开展国际化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成功入选第一批“老挝国家职业标准共建项目”立项建设单位。泰国职教委授予学院“中泰职业技术教育国际合作突出贡献奖”。与泰国电动汽车协会、老挝国家工商会等密切合作,推进国际产教融合创新模式,建设成都职教国际品牌。 【教师队伍】学院大力夯实教师队伍建设,深化人才战略、加强师资培养、推动教师团队专业化、高水平发展。学院教师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2项,入选教育部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计划培养对象1人,培养全国技术能手2名,获批四川省“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四川省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各1个,市级大师工作室4个。 【人才培养】学院坚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全国技术能手”罗心雨、年营业额超2亿元“创业达人”王民友等杰出代表,近三年学生取得含“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职教赛道金奖”在内的国家级奖项22项。学院近三届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6%,80%在成都地区就业,其中15.8%就业于在蓉500强。学院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就业指标综合评价中处于A等级,位于全省前列。 学院现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重点建设基地、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单位,教育部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全国工商联人才中心产教融合示范实训基地、四川省“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四川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四川省产教融合示范项目建设单位、四川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四川省“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四川省文明校园、四川省工业文化普及基地、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学院现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重点建设基地、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单位,教育部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全国工商联人才中心产教融合示范实训基地、四川省“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四川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四川省产教融合示范项目建设单位、四川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四川省“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四川省文明校园、四川省工业文化普及基地、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校园文化

校训:以德润身 技臻至善 《礼记•大学》中“富润物,德润身”,重在德可养身;“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重在学无止境。“以德润身 技臻至善”意为学院教育既要以德树人,又要以技傍身,二者齐头并进。 发展理念:以人为本 铸造未来 “民为邦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基本要素之一,学院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以人为本”是准则,“铸造未来”是愿景,二者缺一不可。 发展定位:办一流高职 育大国工匠 学院肩负着为先进制造业培养高技术高技能人才的光荣使命。为此,学院始终追求一流,志存高远;立足成都,培育大国工匠。 办学模式:实行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一体、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并重的办学模式。同时,全面推进学院集团化、现代化、国际化发展。 发展战略:依法治校战略改革兴校战略质量立校战略人才强校战略 这四大战略,既是措施又是任务,并将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作为学院的重点,贯穿学院的各个方面。 “校风、教风、学风”。校风、教风、学风是学院精神、价值观和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学院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我院“三风”紧紧围绕学院发展理念、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及发展战略,旨在建设积极向上的学院文化,塑造求实进取的学院精神。 校风: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语出《三国志·蜀志传》“莫以恶小而为之,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於人。”意在唯贤德乃为人之道,劝勉人们进德修业,有所作为。好事从小事做起,积小成大亦可成大事;坏事要从小事防微杜渐,否则积少成多可坏大事。不要因为好事小而不做,更不能因为不好的事小而去做;小善积多了就成为利天的大善,而小恶积多了则足以乱国家。只要是善,即使小善也要做,只要是“恶”,即使小恶也不能为。 为人之道在于德行养成,德行养成始于点滴积累。正所谓《劝学》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唯有“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德行养成才能积微成著,浩然之气才能蔚然成风。 教风: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语出自书法家启功教授对陶行知先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深思感悟。中国《礼记》上有两句话,“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人品、师德、学识构成了一个教师的形象。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包含了师德规范的全部内容。“师者,人之模范”,教师要把做人与育人统一起来,既要用知识、智慧影响学生,又要用品格、言行感染学生。古人云:“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不能解,则非师也。”教师要将世范意识融入到自觉行动中,牢记教书育人的使命,在知识讲授、思想道德、言谈举止、生活方式等方面以身立教,为人表率,把立德树人落实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学风:锲而不舍精益求精 “锲而不舍”语出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意在用镂刻金石来说明学习要持之以恒;“精益求精”语出朱熹为《论语·学而》“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作集注时所说:“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强调追求技艺的精雕细琢。学风是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的体现,是对学习态度和方法的引领和倡导。学风就是价值观和方法论。 1941年,毛泽东在延安整风运动中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倡导“刻苦、在人民群众和社会实践中学习、反对本本主义、敢于和善于从错误和挫折中学习、组织全党共同学习”的学风。 学习知识是一个由少到多、日积月累的过程。学风关乎我们每个教职员工和每个学生。“锲而不舍 精益求精”既是教师治学和传道授业的坚守,又是学生求学和成人成才的保障;既是教师事业发展的成功法宝,亦是学生学有所成的必由之路。 “三风”与“以人文本 铸造未来”的理念及“以德润身 技臻至善”的校训一脉相承、相得益彰。好比少年成长之要素“从小看大”,学风决定教风,教风决定校风,校风决定作风,作风决定成败。因此,大力倡导“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校风,“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教风,“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学风,学院“办一流高职,育大国工匠”的发展目标才能拥有强有力的精神保障。

晋升通道

福利待遇

培训体系

考核方式

其他说明

招聘职位

职位名称类型性质最低学历人数薪资详情

专任教师、研究人员、行政岗 大学教师 全职 博士 60 16000-24000 点击进入

双选会信息

名称类型地址时间查看详情

暂无信息

四川大学就业网:

联系电话: 028-85406309、85407860

Email: nic8402@scu.edu.cn

关于我们 | 合作伙伴 | 隐私条款 | 触屏版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帮助指南 | 我要招人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沪ICP备12015550号-13|电子营业执照/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2551 号

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防范劝阻电话和短信统一专号:962110,网民接到962110电话,请立即接听。

Copyright ©前锦网络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版权所有